![](U154P4T8D1460511F107DT20081124110419.jpg)
血液腫瘤科日間醫(yī)院每月求診者多達1100人。(圖片來源:澳門日報)
![](U154P4T8D1460511F116DT20081124110419.jpg)
藥物有助紓緩末期癌癥病人肉體的痛苦。(圖片來源:澳門日報)
中新網(wǎng)11月24日電 據(jù)澳門日報報道,一提到腫瘤科,人們自然就聯(lián)想到死亡,因為腫瘤科收治的病人大部分都是身患不治之癥,尤其是那些末期癌癥病人,他們身、心承受的煎熬可想而知。
根據(jù)澳門衛(wèi)生局2006統(tǒng)計報告顯示,癌癥高居十大死因之首,每年約有500多人死于癌癥。血液腫瘤科日間醫(yī)院資深護士陳綺嫦指出,當末期癌癥病人纏綿病榻之際,不僅承受肉體上的折磨,還有面對死神一步步逼近的恐懼,內心錯縱復雜的情緒與心理反應,每每考驗著病者。
在腫瘤科工作了15年的嫦姑娘說:“我們科室的病人都是生命行將走向盡頭的人,你不知道,他們的求生欲望多強烈。他們忍受著正常人難以想象的疼痛,與自己體內的病灶搏斗,他們是絕對不想放棄生命的!
嫦姑娘更坦言,對于末期癌癥病人來說,生命的質素遠比生命的長度更為重要。此時此刻,用藥只能紓解身體不適的征狀,要讓臨終者的生活質素得以提高,協(xié)助他們度過人生旅途的最后階段,讓病者可以在瀕臨死亡之際,依然享有生命的尊嚴,體現(xiàn)珍惜生命的價值。
現(xiàn)時,香港為癌癥病患設立“癌病資料中心”,由受過特別訓練的醫(yī)生、護士、社工及臨床心理學家組成團隊,重視病者身心靈的需要,紓解病人不適的癥狀,分擔病人內心憂慮,幫助其在人生旅途最后的日子完成未圓心愿,并鼓勵病人以感激之心與至親善別,攜手共同走過人生最后一站。
反觀澳門,過去15年來在推行“生命教育”上仍留于空白的層面,人們總以為不談論死亡,就可以不用面對死亡。說到底,死亡仍然是一個忌諱的話題,就連前線的醫(yī)生也如是,F(xiàn)時,腫瘤科面對倍增的病患,著實有需要設立有系統(tǒng)支持癌癥病人的中心,協(xié)助病人及其家屬共同面對,為將結束的生命畫上休止符。
見慣死亡的嫦姑娘直言,每當有病人離世時,她還會傷心,會流淚。雖然她知道作為一名職業(yè)護士,不應該這樣,但自己卻改不了這感性的性格。
嫦姑娘能夠無私地不辭勞苦,利用私人時間關顧病人,除了是基于她對工作的熱情外,最重要是得到丈夫的支持,讓她能無后顧之憂地全程投入工作。未來的歲月,她將堅守這份關愛病患的信念,也希望更多有志的醫(yī)護人員,多關注“生命教育”的重要性。
![]() |
更多>>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