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0月1日,據(jù)稱為中國首部體系化的地方行政程序規(guī)定《湖南省行政程序規(guī)定》在湖南正式施行。依此規(guī)定,縣級以上政府作出重大決策必須嚴格遵循五個步驟:調查研究、專家論證、公眾參與、合法性審查和集體研究。涉及公眾重大利益的決策,一律要進行聽證。
10月11日,中國首個地方政府推出的機動車限行令正式實施。根據(jù)這個《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》,北京市的私家車被勒令每周停駛一天。一項涉及數(shù)百萬人利益的公共政策,在沒有經過民主程序的情況下,在結束單雙號限行僅一周后就以通告的形式匆匆出臺,從而引發(fā)輿論熱議。《檢察日報》于10月8日刊文質疑:尚未問民意,限行何太急?
北京市民對限行的意見如何呢?人民網提供了一個調查數(shù)據(jù)顯示:有93.1%的網民認為,私家車限行應提交市人大審議,通過之后方可實施。僅有2.4%的網友認為可由政府發(fā)布命令直接執(zhí)行。盡管這一調查只是“一網之詞”,卻也反映出,在權力與權利的博弈上,絕大多數(shù)網民注重程序正義。反倒是我們的政府,屢屢在目的正確之下,有罔顧正當程序、恣意弄權之嫌。
根據(jù)《民法通則》的規(guī)定,完整的所有權包括占有、使用、收益、處分這四項權能。北京市政府以“通告”的形式對私家車采取禁行之策,無疑直接傷害了私家車主的財產所有權———即財產使用權。且先不論私家車限行是否具有合理性,單從程序上看,如果允許政府在無法律依據(jù)的情況下對公民的合法財產進行禁用,那么財產權事實上就不存在了。今天政府以緩解交通擁堵為名限制私家車行駛,明天政府也可以打著節(jié)能的旗號限制空調的運轉。
目的正確并不等于手段正確。決策者不但應具備、更應尊重這一常識。2004年的憲法修正案正式明確規(guī)定了“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”。私家車作為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,其占有、使用、收益、處分四種權能皆受憲法保護,在沒有明確法律依據(jù)的前提下,任何機關、任何團體、任何個人均不得侵犯。普遍存在的一個誤解是,只要多數(shù)市民同意限行,私家車限行就應推行。然而在法治領域,對財產權的剝奪或限制,并不適用于民主原則。
政府不能一面大力扶持汽車產業(yè),一面又限制汽車的使用。要限制,也必須經由正當?shù)某绦颉热纭逗鲜⌒姓绦蛞?guī)定》中所提供的制度化解決方案:調查研究、專家論證、公眾參與、合法性審查和集體研究。當然,對于此類涉及私家車主重大利益的決策,還必須進行聽證。由于私家車限行在事實上剝奪了私家車的部分價值,政府必須提供適當?shù)难a償。盡管這些程序繁瑣而冗長,卻是法治的應有之義,是落實憲法對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進行保護的應有之義。
不但北京的私家車限行應建立在程序正義之上,任何政府的決策都必須具備程序的正當性!罢浅绦驔Q定了法治與恣意的人治之間的基本區(qū)別。”這是道格拉斯大法官對正當程序的感慨。對于在法律傳統(tǒng)上正當程序理念極為缺乏的中國而言,要完成從實體正義向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并重的轉變,非一朝一夕所能達成。但湖南既已起步,北京及其他各省、市何妨跟進。所謂行政法治之路,正待從程序法治處破題。(王 琳)
![]() |
更多>> |
|
- [個唱]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
- [情感]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
- [電影]《非誠勿擾》片花
- [國際]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
- [娛樂]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
- [星光]小S臺北性感代言
- [八卦]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
- [科教]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