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背景:
廣東省韶關市公安局原局長葉樹養(yǎng)受賄1800萬元,另有1600多萬元巨額財產來源不明;而他曾給自己定下的“宏偉目標”是6000萬元,因為要“留下2000萬給兒子、2000萬給女兒女婿、2000萬給自己安度晚年”。(1月11日《廣州日報》)
唉,都已撈了3000多萬元,還有2000多萬元進賬就可以金盆洗手,安度晚年,享天倫之樂了。沒想到,在這節(jié)骨眼上卻東窗事發(fā),前功盡棄。相信不少的人都會像我這樣,為葉樹養(yǎng)的“出師未捷身先死”而喟嘆不已。
然而,我清楚地知道,這樣的喟嘆要多矯情有多矯情。人心不足蛇吞象,尤其是官場中人,一旦走上貪腐路,基本即可肯定就是走上一條無法回頭的不歸路了。何況,官場非一般社會,很多時候,人心足了也會像蛇一樣鍥而不舍地吞象——就拿葉樹養(yǎng)來說,假設有一天他撈足了6000萬元,也不可能停下來,因為撈錢已經成為他“工作”的一部分,什么也擋不住。
報道說,葉樹養(yǎng)“辦不成事不收錢,行事頗像黑社會”,可謂深諳“雙贏”之道,與行賄人的“交易”摩擦很小。實際上,葉樹養(yǎng)的“工作”很大部分就是替人“辦事”,譬如為企業(yè)“保駕護航”,對干部崗位進行“調整”等等,這些可都是“工作”范圍中的分內事啊。而他在“辦事”過程中,并沒有強討、硬要,而是采用互惠、坐等的方式,甚至還總結出一套“五不”原則,即“不主動索要錢財、不辦事不收錢、不催討該給還沒給的錢、不討價還價、不嫌棄送多少錢”,采用守株待兔方式靜候行賄人上門。
這“五不”原則,真可謂“盜亦有道”啊,葉樹養(yǎng)的“素養(yǎng)”實在是高。即便嚴格遵循“五不”原則,送錢上門的人仍然絡繹不絕,甚至“每天誰來過,我都記不得了,來人把‘紅包’一放就走……”——這可不是能以葉樹養(yǎng)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啊,就算斂夠了6000萬元葉樹養(yǎng)想單方面剎車,停得下來嗎?是人家心甘情愿自覺自愿要送的!總不能在自家門前貼一告示:6000萬元目標已實現,從此工作不收錢!所以,只要“工作”繼續(xù)干,小車不倒只管推,“五不”原則照樣行。
這才是問題的嚴重性之所在。當一個地方的官場生態(tài)已經惡化到了這樣的地步,以至于不收錢就沒法工作了,受賄變成了身不由己的事情,因為不給人“面子”就沒人給你“面子”,不“笑納”禮送上門的人民幣就很可能被“劣幣”驅逐——貪腐儼然成了工作的副產品甚至伴生物,如影隨形,這樣的結果,實在令人不寒而栗。朱達志
Copyright ©1999-2025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