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10月18日電 《日本新華僑報》18日刊發(fā)署名文章說,中國人的出手闊綽,讓日本一些商家把中國人視為“搖錢樹”,把路標換成中文的,甚至營業(yè)員也換成中國人。這對于中國軟實力與硬實力的提高,確實有正面意義。中國的強購買力導致日本國內一些人驚呼,“中國將買下整個日本”,這些言論顯然太過于夸張。中國的經濟遠沒有像的那么強大,再者,中國人走出國門消費也沒有多長的時間。但是,中國人還是應該保持理性,不能忘乎所以。
文章摘編如下:
“東京看房五日游”、“考察日本三井不動產物件團”、“中國私營企業(yè)家日本房產研討團”……各種名目有日本房產有關的中國旅游團、公務團正在頻繁出入日本,中國人購買力驚人,引起了日本政府官員與社會的關注。
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,中國國民的收入不斷增加,尤其是近三十年來,中國形成了一個較為富裕的群體,加之人民幣幣值比較堅挺,相對來講,中國人的購買力是不斷提升的。隨著經濟的全球化與地區(qū)經濟一體化以及科技與交通的日益發(fā)達,中國人也不可避免的走出國門,走向世界,不僅是腰包鼓起來了,也體現世界各國聯系愈來愈緊密,資本的活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
購買力,是人們支付貨幣購買商品或勞務的能力,或者說在一定時期內用于購買商品的貨幣總額。收入是決定購買力的主要因素,收入的高低直接決定了購買力的大小。今非昔比,中國人越來越富有,有錢了也自然想過上舒服的生活,也不滿足于在國內投資了,一種享受海外優(yōu)質服務的需求蓬勃發(fā)展。而日本,作為一個經濟發(fā)達,與中國一衣帶水,高端產品豐富齊全的國家,自然會受到中國人的青睞。
一直以來,消費和投資作為拉動經濟發(fā)展的力量源泉,在推動經濟快速發(fā)展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大量中國游客、投資客進入日本,對于持續(xù)低迷的日本國內經濟來講,是大有好處的。也有中國游客感慨道,中國人在日本的購買力太高了,機場免稅店里全是中國人狂購物。城里有專門為中國游客服務的免稅店,店里都雇用了中國人來方便服務。中國銀聯信用卡可以使用,有些地方還專門為銀聯卡客戶打折。中國人搶購的大多是電子產品,比如照相機、音響等。中國人在日本的闊綽與日本國民消費心理指數下降,形成鮮明對比。這對于拉動日本內需,提振日本經濟無疑又重要意義。
中國的強購買力導致日本國內一些人驚呼,“中國將買下整個日本”,這些言論顯然太過于夸張。中國的經濟遠沒有像的那么強大,再者,中國人走出國門消費也沒有多長的時間。但是,中國人還是應該保持理性,不能忘乎所以。
其實,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,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當時,日本經濟步入了令人眩目的鼎盛時期。1985年,日本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,日本制造的產品遍布全球,尤其是日本的汽車和電子產品橫掃美國市場,讓美國人對日本企業(yè)的強烈攻勢驚恐不已。日本人除了購買土地、收購高檔房產之外,還把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納入囊中,闖入好萊塢,而好萊塢是“美國夢”的神圣領地。全美國10%的不動產成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。可是,過度膨脹,沒有按經濟規(guī)律做事的日本最終損失慘重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,中國人應該吸取這個慘痛教訓,不能重蹈覆轍。(侯金亮)
![]() |
【編輯:王海波】 |
Copyright ©1999-2025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