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U125P4T8D1400231F107DT20081003085937.jpg)
標志球矗立在河面上
![](U125P4T8D1400231F116DT20081003085937.jpg)
標志球近景
10月1日,江蘇省淮安市境內(nèi)“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標志”工程進展順利,建筑工人正在安裝南北地理分界線標志球。
淮安南北分界標志倡議者、淮安市地方志辦公室主任荀德麟表示,從上世紀90年代初始,就有人提出建南北分界標志,認為淮安歷史上就是“轅楫交替”之地,在建筑、飲食、植被、氣候、語言、文化等方面表現(xiàn)出明顯的南北過渡特征。此外,歷史上黃河奪淮入海,古黃河與古淮河匯為一體,穿城而過,因此,在古淮河上建南北分界標志有其代表意義。
2007年1月5日,《江蘇淮安將建中國南北分界線紀念碑》的報道引起河南等地媒體的高度關(guān)注。部分河南學者認為河南信陽更適合建設南北分界標志。
今年8月28日,一條題為《江蘇淮安開始建設我國南北地理分界標志》的新聞更是引發(fā)網(wǎng)友關(guān)注,截至8月30日上午,共約15萬名網(wǎng)友參與網(wǎng)上調(diào)查,只有不到7%的網(wǎng)友表示贊同,很多網(wǎng)友擔心“明確劃分南北地理標志會造成南北對立”,且認為“工程建設勞民傷財”。(來源:海峽都市報)
![]() |
更多>>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