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笙
笙是一件十分古老的中國樂器。殷代甲骨文(公元前十五世紀)中就有關(guān)于笙的記載!对娊(jīng)》中游"我有嘉賓,鼓瑟吹笙。吹笙鼓簧,承筐是將。"(小雅,鹿鳴)的記載!稜栄拧め寴贰酚洠"大笙謂之巢,小者謂之和。"到戰(zhàn)國、秦漢,笙一直是重要的樂器。宋元豐三年(公元1080年),楊杰記述"今巢笙、和笙,其管十九,二十二管發(fā)律呂之本聲,以七管為應(yīng)聲,用之已久,而笙至和。"明清時代,民間流行的笙有十七簧和十三簧的。 笙的形制主要由笙斗、笙管、笙簧三部分組成。笙斗有方形、圓形兩種,上插笙管,并通吹口。笙管多為竹制,現(xiàn)為銅質(zhì)。吹奏者將氣流吹入笙斗,通過笙管使笙簧振動而發(fā)音。 笙的音色甜美、柔潤、音量較小,變化幅度不大,而色澤明亮。笙能吹單音,也能吹和音(二至四音),最常見的是平行八度、四、五度、有時也能吹奏三度或和弦。故笙大多常用來為嗩吶、笛子伴奏;蛟跇逢犞凶"溶合劑",調(diào)和各族樂器的音色,飾潤、軟化某些獨奏樂器的個性。 建國后,笙類樂器有較大發(fā)展,出現(xiàn)了二十一簧、二十四簧、三十六簧笙以及擴音笙、中音抱笙、鍵盤排笙等,形成各音區(qū)的系列笙的建制,在大型民族樂隊中起著重要作用。笙的獨奏曲業(yè)有很大發(fā)展。較著名的有《鳳凰展翅》(胡天泉)、《草原騎兵》等。另外,西南地區(qū)少數(shù)民族的苗笙等也有很大發(fā)展。 |
镇巴县| 左云县| 尼勒克县| 峨山| 嵊州市| 都兰县| 绥宁县| 奉贤区| 都昌县| 怀远县| 依安县| 红桥区| 清苑县| 闸北区| 泸州市| 山阳县| 余庆县| 香格里拉县| 墨竹工卡县| 石棉县| 崇州市| 临沭县| 沙田区| 永安市| 阳泉市| 深圳市| 乌拉特前旗| 玛沁县| 南宁市| 霍城县| 全椒县| 历史| 绍兴县| 永定县| 兴文县| 延津县| 喀什市| 平潭县| 漯河市| 武清区| 锦屏县|